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动态周刊-金沙1005

 
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动态周刊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4-07-16 | 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川渝“cp”联手推进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日前,重庆市科技局消息,我市启动了2024年度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集聚川渝两地优势科技资源,共同推进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此次重点支持方向包括先进制造、人口健康、农业前沿技术、生态环境、公共安全5大领域,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万元。

据介绍,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支持城市要地无人机智能防控装备;基于双目视觉的条形物料在线测量分析系统;异质轻合金材料高强韧连接工艺和装备;铝合金复杂薄壁结构铸造智能控制装备;加注站用固定式真空绝热液氢储罐;加氢站高压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等方向。

人口健康领域重点支持ai 中药不良反应预测及中药再注册;川渝道地药材深度利用;川渝重大病联防联治;医用质谱、气相、液相关键零部件;ai 胸部ct阅片远程诊疗;肝移植ai引导3d虚拟诊疗;大语言模型卵巢肿瘤诊疗;成渝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等方向。

农业前沿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榨菜、辣椒、甘蓝等川渝特色蔬菜分子设计育种;脆李、柑桔等川渝特色果树生物育种;大数据驱动的油菜、水稻产量智能预测模型等方向。

生态环境领域重点支持川渝气田多源废水靶向治理;川渝页岩气开发区地质环境保护;成渝地区大气氧化性在线监测;移动式臭氧快速监测装备;长江、嘉陵江、涪江等贯流川渝典型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新型污水处理恒化器等方向。

公共安全领域重点支持成渝地区中小流域洪水灾害气象预警;森林灭火复杂地形机动供水管线装备与快速部署;新型移动式生物安全检测环境支撑装备;富水构造随钻智能化安全探测技术及装备;刑事案件侦查与防范ai大模型;钒银多金属矿安全选冶新技术及装备等方向。

据了解,上述每个领域立项支持的项目数量将不超过10项,累计立项支持不超过50项。单个项目申请市级财政资金资助额度为30万元—50万元,采取事前资助方式。需注意的是,项目承担单位配套资金投入比例不得低于11

近年来,川渝全面深化科技合作,持续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已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1项。

 

如何让工业机器人更听话?看川渝两地技能高手pk

一番安装调试,让工业机器人更听话;电脑上设计制作,机械造型呈现眼前……711日至1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重庆举行,来自川渝两地87家企业的187名参赛选手现场比拼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cad机械设计等竞赛项目,看看谁才是技能高手。

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以“双擎引领 智造赋能”为主题,共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cad机械设计、数控车工3个竞赛项目,面向川渝两地年龄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制造行业从业职工。

经过川渝两地层层选拔,63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选手、67cad机械设计选手、57名数控车工选手汇聚一堂,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现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中,选手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装配、调试后,让机器人在操作中变得更“听话”。cad机械设计中,选手在电脑上一番操作,屏幕上不断展现出他们设计的机械模型。

重庆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竞赛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未来,川渝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举办更多类似的技能大赛和交流活动,为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川渝两地抱团做大鳜鱼全产业链

日前2024川渝首届鳜鱼产业发展交流大会在重庆举行,为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川渝两地将抱团做大鳜鱼全产业链。

 

鳜鱼是中国四大名贵淡水鱼之一,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深受消费者喜欢。2022年我国鳜鱼产量40.1万吨,平均产地价格每公斤60元以上,产值近300亿元。

近年来,川渝两地在鳜鱼养殖、加工、消费以及种质资源创新上取得阶段性成效。

不久前,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李云教授长江鳜鱼新品种创制团队,历时4年时间,成功创制第二批f2代全雌鳜鱼苗种,有望破解我市鳜鱼产业没有“重庆苗”的难题。

f2代全雌鳜鱼的培育成功,标志着创制团队掌握了新品种全雌鳜鱼培育的关键技术,为继续精准选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奠定了研究基础。”李云说。

四川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于2018年、2021年先后打造了“梓江鳜鱼”“罗江鳜鱼”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全省共有鳜鱼相关种质资源保护区26个、鳜鱼良种场4个,鳜鱼产业实现了较好发展。

“虽有一定基础,但两地还存在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偏低、销售市场不成熟等问题。”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川渝一带的鳜鱼苗大多来自广东、安徽、湖北等地,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两地鳜鱼产业的发展。

为发挥两地水域优势,共同拓展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川渝两地将围绕鳜鱼养殖、种质资源、三产融合等方面加强合作。

鳜鱼养殖方面,双方将发挥好国家级、省级星级水产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优先选择渔业地位突出、保障体系健全的地区,发展一批以鳜鱼为主导产品的水产养殖基地。同时,加强西南地区鳜鱼价格分析预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确保鳜鱼养殖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种质资源上,两地将整合川渝地区科研院校科技资源优势,发挥川渝淡水鱼创新团队的协作带动作用,依托川渝地区鳜鱼种质资源优势,开展鳜鱼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加强鳜鱼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养殖体系。同时鼓励养殖企业加大鳜鱼养殖投入,发挥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科技优势,推广“龙头企业现代园区”“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培育打造一批高端鳜鱼品牌。

产业融合方面,双方紧紧围绕鳜鱼产业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大力培育鳜鱼苗种生产企业和水产品加工企业,共同打造鳜鱼产品流通渠道,共同建立具有影响力的鳜鱼交易平台。同时,利用川渝地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美食”推广,在热门景点和餐饮机构推出鳜鱼特色美食,加快促进鳜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内江经开区:建设“川渝领先、西部示范、全国 50 强”高质量发展园区

10年前的汽车零部件、电脑外壳,到如今的显示模组、红牛饮料……在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内江造”产品中,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内江经开区”)的企业一直都稳坐“c位”。
在内江锚定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的新征程上,在内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的新舞台上,内江经开区也担负着重任。
今年第一季度,内江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1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3.9%……置身新发展格局,刚过“而立之年”的内江经开区正以乘风破浪的精神,吹响“制造业当家”的口号,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为内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添更强劲有力的翅膀”。

去年1130日,2023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香港昇兴(内江)西南高端食品饮料包装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内江经开区。不到8个月时间,该项目就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这背后离不开内江经开区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据介绍,自去年底项目落户以来,内江经开区采取“容缺受理提前介入”的服务方式,精简各类审批手续,缩短项目建设时间。同时,为项目建设配备2名“首席服务官”,全程做好项目施工用电用水、土地平整、道路开口、管线搬迁等各项服务保障,提供24小时“待机”服务,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工期,提升项目建设进度。
“通过实行项目‘首席服务官’机制,我们为每一个落户的重大项目提供专班服务团队,开展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内江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服务团队主要由税务管家、社保专员、人力专员等专业人才组成,可以在项目建设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实现并联审批、并行办理,大幅缩短项目开工建设时间。
今年以来,内江经开区升级更新《工业项目落地全程代办资料清单》5.0版本,深化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帮助解决企业工商注册手续办理等问题50余类、260余项;兑现企业产业扶持资金5700万元,获批园保贷资金5270万元;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近5600万元;指导巨腾国际、汇宇制药等重点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等项目。

 

遂宁市安居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 加快建设“成渝之星”

78日,在位于四川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安居经开区”)的四川晨光博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博达”)展示大厅,一台电脑完全浸没在透明液体中,格外引人注目。这种透明液体是由晨光博达研发的全氟聚醚流体——“冰芯”冷却液,主要冷却发热电子元器件,与传统风冷相比,“冰芯”冷却液可节能30%50%,这也为遂宁市安居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安居向“新”前行的脚步不仅表现在企业创新发展上,也体现在安居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打造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区。

近年来,安居区深入实施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百亿产值、百家零部件产业园“双百”工程,以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江淮”)为产业链主,招引落户60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还把“小摩托”做成“大产业”,实施电动三轮车“六个一”工程,做强做优新能源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目前,安居电动三轮年产能达110万辆,位列西南第一、全国第三。
工业强,则县域强。如今,安居已形成锂电及新材料、汽车与装备制造、天然气清洁能源,以及食品和特色消费品、通用航空配套的3 2”现代工业产业体系。2023年,安居区有78家规上工业企业,创造了273亿元工业总产值,助推产业向层次更高、链条更长、配套更强加速迈进。

 

上半年成都都市圈产业推进完成“双过半”

今年上半年,锚定新质生产力,围绕9条产业链全景图,成都都市圈不断深化跨区域产业建圈强链,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年度计划产业体系项目开工15个,涉及制造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目前已开工项目13个(开工率86.7%),年度已完成投资265亿元(完成投资率66.8%),均达到半年目标任务进度,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当前,成都都市圈正在绘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的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链条”。在基地的层高达26米的巨大厂房里,动力电池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按照规划,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一期今年将全部建成投产,规划年产能约31.5gwh。”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生产的电池可满足近5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装机需求。

目前,成都都市圈正在绘制9条产业链,并赋予成德眉资四市各自使命,通过实施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力争2024年聚集规上企业突破800家、产值突破3500亿元。联合申报国家高端航空装备集群。立足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推动成眉特色食品、锂电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成资两市联合打造全国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围绕9条产业链,成都都市圈今年规划了57个产业发展类项目,总投资2189.2亿元。年度计划开工项目15个,目前开工13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