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动态周刊-金沙1005

 
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动态周刊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4-12-17 | 4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资源共建共享 川渝社会组织已达6.2万家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川渝两地又有新行动。资源共建共享,川渝社会组织已达6.2万家;川渝实现跨省市云迁移,将市域办拓展为川渝办,打造全国先进样板;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领导小组第五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全面推进川渝警务合作;成达万高铁重庆段首座千米隧道贯通,全线迎来又一关键性施工节点;2024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专家学者共话教育。

2024年川渝社会组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近日在渝举行,会上川渝两地民政部门签订了社会组织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两地社会组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新模式。据了解,川渝民政部门已全面建立区县三级交流合作机制,两地社会组织也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小勇表示,川渝两地总共有社会组织6.2万家,占全国社会组织占比大概在7%左右。下一步,准备要搭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能力提升机制、深化融合交流机制,形成两地相互赋能、深度融合、量质共生的一个格局。

 

(二)打造全国先进样板“市域办”拓展为“川渝办”

重庆还与四川实现了跨省市云迁移,将市域办拓展为川渝办,系统构建川渝企业迁移登记一次提交、一地受理、云上流转、无感落户服务体系,打造全国先进样板。

将两地经营主体迁出全量化数据由手动传输迭代升级为云上传输,迁出地登记机关办理经营主体登记档案迁出后,涉及该主体的基本情况、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涉企信息,即可通过交互平台共享至迁入地登记机关。

截至目前,完成川渝两地740.86万户企业、5.01亿页档案的扫描入库,构建一企一表一档数据联动机制,实现电子化登记档案跨登记机关在线查阅。

迁入地登记机关作出迁入登记后,可在线向迁出地发送调档函,并在系统中自动发起纸质档案限时移交提醒。申请人也可实时在线查询各部门办理进度及结果。办理时限由原来的9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迁移效率提速67%

目前,已办理川渝两省市企业“云迁移”78户。


(三)川渝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配套两江有整车三江有电池

联合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整车配套体系;实施互相配套互相采购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创新飞地经济形成产业共建……日前在渝举行的2024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川渝两地一批产业合作园区作交流发言,分享通过结对子推动建圈强链激活产业新动能的成果。从2021年以来,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分两批对两地35个产业园区安排结对子,在产业配套、资源开发、飞地经济等领域开展园区共建。3年多来,这批产业合作园区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协作、错位发展的跨区域产业合作体系,实现产业链供需精准对接,其中不乏精彩案例。

每一天,从四川宜宾三江新区时代长安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电芯,都会源源不断地运抵重庆长安汽车工厂,装配长安系新能源汽车。去年底,长安汽车、深蓝汽车与宁德时代三方合资,在宜宾三江新区合建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主要为深蓝汽车、长安启源、阿维塔等长安系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池配套。从无到有的时代长安公司,正是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与宜宾三江新区共建汽车零部件协同配套基地,推动两地汽车产业配套合作的写照。

“‘两江有整车,三江有电池,这一完美的产业结合和市场供需配套,是我们创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最大亮点。两江新区鱼复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底,鱼复新城就与宜宾三江新区达成合作协议,两个园区联手在汽车产业配套、技术创新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随着川渝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四川造锂电池销往重庆整车企业,重庆造汽车又销往四川在内的全国各地,同时重庆还有10多家锂电企业为宜宾锂电池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宜宾三江新区相关负责人称,近年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企业持续布局川渝,带动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随之落地,形成锂材生产、电池制造、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的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四)荣昌隆昌组建双昌组合推进两地特色产业集聚共建

进入12月以来,在重庆荣昌区安富镇一幢三层楼的厂房车间,100多名工人每天都在加紧生产婴儿车布套、毛绒玩具等产品。这个车间是四川隆昌好贝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时逢年底,订单排满了生产线忙不过来,所以在荣昌设立卫星工厂,以此一解燃眉之急。该公司负责人说,企业不仅在荣昌设立卫星工厂,同时企业生产玩具所需的布料等原材料,都是从荣昌当地企业进行采购。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荣昌隆昌两地,上述这样的产业合作案例还有不少。荣昌高新区与隆昌经开区通过组建双昌组合,从体制机制、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合作园区建设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效。荣昌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园区一方面鼓励各自入驻的装备制造、玻璃陶瓷、食品医药等企业开展互相配套互相采购合作,另一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作用,每年定期举行两次荣昌隆昌产业合作企业互配互采推介活动,由两地各举办一次,运行4年来带动两地近200家企业达成产业供需精准对接。将你有我无的产业作为飞地经济协同发展方向,向对方推介自己不能承载的产业,实现两地特色产业集聚共建,是双昌产业合作园区另一亮点。

比如,荣昌高新区依托当地的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和川渝合作新能源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电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以此承载双方汽配及电子产业企业入驻;隆昌经开区则依托隆昌轨道交通产业园积淀基础,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并承载双方该类产业企业入驻。从双昌园区产业合作创建以来,截至今年8月,两地共建产业企业达360家,实现合作共建产业企业营收852亿元。

 

(五)开州开江双开园区携手共建渝东北川东北发展增长极

1213日,位于重庆开州工业园区的重庆泰旭木业有限公司(下称泰旭木业)厂房外,多台大货车排成长龙,有序装载定制套装门产品。泰旭木业是由开州人谭祖培与四川达州开江人彭后均两人共同创办的企业。而这,源于两地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吸引力2021年,开州工业园区与四川开江经开区被确定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之一。随后两个园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共同实施产业共建、招商引资、项目共建等5类行动,共同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建材等产业做文章3年来,开州、开江两地园区通过组建双开园区协作专项工作组,围绕年度事项清单、创新突破任务、企业服务事项等方面共商共谋合作事宜。目前在专项工作组引导协助下,两地园区建立“‘双开产业合作名录库,提出共同发展以新型显示器材料为重点的产业链条。其中,开州园区签订入驻新型显示器载板项目,开江园区则落地新型显示器盖板生产项目,形成产业协同配套。特别是在企业创新合作方面,两地园区按照园区企业科研院所方式,推动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和转化合作。开州工业园区负责人表示,目前两地园区一批入驻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及高校进行产品研发、人才培育合作,在塑料配方、锂电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研发技术突破。接下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双开园区将以产业链招商、大数据招商为抓手,以强链、补链、延链为导向,在市场合作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建设渝东北川东北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