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智库正式成立
11月12日,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上,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智库正式成立,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为行业主管部门。
2024年,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支持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要政策措施清单》就提出“支持重庆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智库,开展通道建设全局性、战略性研究,打造成为具有市场化特色和活力的新型高端智库”。在此背景之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智库应运而生。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智库成立后,将聚焦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国际化重大课题研究咨询核心功能,打造市场化特色鲜明和智慧、活力、包容的新型高端智库。主要负责政策研究、经济研究、产业规划、区域合作、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四川重庆不断提升发展能级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10月28日至11月3日,奋楫争上游·改革“四重”奏——“川渝一盘棋·唱好双城记”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川渝两地,观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变化,体验四川重庆不断提升发展能级为人民生活带来的便捷,感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川渝大地的蓬勃活力。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里,一条宽敞的水泥公路串起两个风景如画的村庄。
这里没有清晰的界线标识。如果没有随行工作人员的讲解,很难看出这个院落建筑风格相同的片区实际分属两地——一侧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相连的另一侧是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消失的边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100万亩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巴蜀鱼米之乡”打破边界限制,共同规划、育种、种植,共建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
在川渝毗邻地区,这样的示范区并不鲜见。数据显示,川渝省级行政区域界线长1854公里,有6个市、30个区县(市)“田坎相连”
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关键在打破边界壁垒。近年来,川渝两地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突出抓好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共建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把接壤处推向合作前沿。
(三)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川渝装备制造业营收已超1.2万亿元
2024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活动近日在永川举行。据介绍,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装备制造领域,川渝正携手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年底,除汽车制造业外,两省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已达12759亿元。活动当天,双方还发布了《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地图》,20家企业分别围绕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供应链、智能制造装备创新链现场签约。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表示,突出抓好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等措施的落实,努力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四)璧山:成为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撑
上半年,璧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8亿元、增长6.3%,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8.6亿元,年底有望实现“双千亿”的阶段性、标志性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2亿元、增长3.9%,增速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49.4亿元,增长8.1%、居全市第3位。
如何成为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撑?江志斌说了三组关键词: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承载地、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着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示范地。
“近年来,璧山探索出‘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数百项原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江志斌说,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功能片区,璧山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聚集了2000余家科技型企业、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小巨人”企业,还以全市1.1%的面积贡献了全市4%的工业产值。
心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更有底气。
(五)重庆生命科技城已签约落地项目27个
“对璧山而言,重庆生命科技城既是拓宽内陆开放通道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开放型经济质效的关键抓手。”江志斌介绍,重庆生命科技城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聚焦中医药守正创新、国际医疗合作、智慧康复疗养、医疗器械研发应用等核心功能,规划了“一心四片”5个部分,截至目前,已有总投资达152亿元的27个项目签约落地。
其中,成果孵化中心着力打造国家级生物制造中试基地,加速构建1个综合性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和n个专业化特色中试平台的成果孵化体系,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投融资对接、项目落地等全流程服务;中医智谷片区构建“收集—评价—转化”工作链条,收集名老中医经典方和民间经验方300余张,组建由国医大师领衔的评审委员会开展评价甄别,通过医院院内制剂开发药食同源产品100余种;医疗器械产业片区除了bnct,还将推动多粒子肿瘤治疗设备、pet—ct、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国际医疗合作片区积极引入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构建国际高端专科医院集群,合力攻克癌症治疗难题、共同探索抗衰老密码;智慧康复疗养片区除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还将打造集自然资源、医养资源、文旅资源与康复养老为一体的茅莱康谷。
(六)“四园一港” | 茶园工业园区,争当重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茶园工业园区推动工业企业稳中有进,抢抓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机遇,细分赛道布局,立足特色优势,助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数据显示,今年1-5月,茶园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4.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1.9%,较一季度大幅提升180个百分点。园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78.30亿元,同比增长4.9%,较一季度提升9.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1-5月,该园区软信企业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21%,拉动全区规上软信增速9个百分点。新升规企业4户,营收3700万,同比大幅增长59.1%。新培育7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获批重庆市首版次软件产品的软信企业2户。
茶园工业园区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软件信息三大产业方向,分行业组建招商小组,开展“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
“我们主动争取到市经信委、市驻粤办、市驻川办、市驻京办等上级部门和资源平台的支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茶园工业园片区负责人余世深介绍,我们还与广东、陕西等10余个省市渝籍商(协)会建立合作,大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为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该园区坚持“对外招引”和“内部挖潜”两手抓,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团队赴北京、深圳、西安、成都等地出差7次,考察企业20余家。同时,该园区强化与辖区企业合作,挖掘了鸣洋警安电器制造扩能项目、福伦德agv(智能导引运输车)项目,与卓越国虹时代中心就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与东本工业园就建设“医药电商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
截至今年7月,园区累计对接项目36个,完成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26亿元,累计认定到位资金3.2亿元,开工2个;已过会3个,签约金额23亿元;预计全年签约金额超90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6亿元。
下一步,茶园工业园区将继续抢抓重庆东站枢纽新城建设新机遇,全力将茶园工业园打造形成产业转型示范区、软信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核心区。
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长江轴承、双环传动等企业新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力争推动美的通用创建我区首个未来工厂。积极推动重庆通用、金猫纺织等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围绕“3 2”重点产业,加快推动全国电子印章管理与服务平台、重庆联通等项目完成签约,持续招大引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强化“以商招商”,利用美的通用、重庆通用等头部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利用好中移物联网、圣塔克拉、物联地带渝等园区运营平台,精准招引一批软件信息企业。
2024-07-21
2024-09-08
2024-09-08
2024-09-08
2024-09-08
2024-07-21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06
2023-01-06
2023-01-06
2023-01-06
2023-01-06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23
2022-12-23
2022-12-23
2022-12-23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08
2022-12-08
2022-12-08
2022-12-08
2022-05-26
2022-05-18
2022-05-11
2022-05-06
2022-04-29
2022-04-22
2022-04-15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