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良:全面理解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数字文化金融发展方向-金沙1005

 
刘德良:全面理解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数字文化金融发展方向
来源:腾讯新闻 | 作者:新元新经济智库企鹅号 | 发布时间: 2021-11-17 | 42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已经逐步复苏进入正常的轨道,文化金融对文化产业复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刘德良北京新元文智智库董事长、文化金融蓝皮书副主编


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已经逐步复苏进入正常的轨道,文化金融对文化产业复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记录和观察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进程。20211026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的学术指导下,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同主办,立言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深圳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共同承办的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18期,专门发布2021版文化金融蓝皮书内容,邀请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文化金融发展现状,探讨文化金融发展中的新问题及解决路径。北京新元文智智库董事长、文化金融蓝皮书副主编刘德良作为蓝皮书课题专家(撰稿人)代表发言,主要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化金融的理解。


以下是发言全文:


今天首先要感谢杨涛老师、金巍老师,每年能够参与文化金融蓝皮书相关工作,享受其中的荣光,也做一些事情。我作为一个在文化金融领域从事数字监测、市场分析相关研究近十年的人,又参与文化金融蓝皮书的工作,感到非常荣幸。任何一项工作能够坚持十年,或者坚持五年都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不仅需要情怀,也需要很多的因素和条件去支撑。我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分享自己对于文化金融的理解。


首先,如何看待当前的文化金融发展。包括我自己从事文化金融十年的研究,文化金融蓝皮书经过了五年的编辑。第二,当前文化金融制约因素到底是什么,比如我们经常说到企业融资难。第三,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未来发展到底有哪些新的方向或者新的机遇。

 

首先,我们怎么看待当前的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我认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金融发展水平在全球领先,领先美国,领先欧洲。大家可以去对比一下,用数据去对比。第一点,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是1.6万亿元。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欧美国家商业银行对本国文化产业贷款情况,我国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4.73%,银行贷款余额占全社会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百分之一点几,但其实这个1.5%或1.6%在全球已经很高了。虽然很难找到欧美国家的相关数据,但是会发现在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主要资金来源永远不是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是主要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金融机构无论是来自于间接融资还是来自于直接融资都不是其中最主要的来源,这是第一个话题。

 

第二点,中国目前文化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有多少家?500多家。美国有多少家?美国没有这么多。欧洲有多少家?欧洲也没有这么多。单单一个网络游戏行业,中国的上市公司就有150家左右,而美国只有78家左右,日本也没有多少,韩国也没多少,所以中国在资本市场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公司在全球的数量目前都是领先的。新三板文化及相关产业挂牌公司有多少家?经过数年的大跃进式的挂牌又经过数年很多公司摘牌,目前还剩下800家左右,相当于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其实这个数量也是很大的。


第三点,我们再来看全球发行债券的文化企业,中国数量也是不低的,在银行间市场和两个交易所市场,包括在海外发行债券的公司。我们从事文化金融研究的人员和从事文化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肯定我们在过去十年文化金融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在全球文化金融领域的这种发展体系和发展水平都获得了卓越的成果。


但是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金巍老师讲话当中提到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仍然是支撑文化产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但是我们如果去看一看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结构,就会发现商业银行信贷、债券发行融资以及股权融资投入方向的差异巨大。1.6万亿贷款余额以及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我们去分析一下这些钱主要进入到文化产业哪些细分领域了。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存量资产,以及文化产业新的发展在于增量的新的业态。商业银行主要在于存量资产,而股权投资主要在于新业态的增长。所以当前从投融资角度来看这个结构性的差异,才能够了解到我们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其次,当前文化金融制约因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当前虽然有了很好的成果,但是文化产业投融资水平从2017年以来持续下滑,尤其是在直接融资方面,存在着几个大问题。一是文化产业本身存在着市场规范性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文化产业监管始终在规范当中,因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太新了,商业模式很新,很多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又完全不同,而且有些商业模式不能讲法律擦边球,但是游走在道德的边缘,有的时候根据时代的发展可能在商业模式兴起的初期不太好判断。应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逐渐发展和繁荣,首先要归功于我们监管层的宽容,没有监管层的宽容其实没有文化产业的繁荣。但是文化产业的繁荣也一定要走向规范性治理,所以当前正在进行规范性治理,对于影视界演员、影视明星、网红团体、其他从业群体等都在进行规范。


二是技术的变革。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新的超级内容平台是2018年以后出现的,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在2018年以前出现的,我们目前看到的短视频直播这些东西也不是2018年以后出现的,都是在2018年以前出现。我们当前这个时点正好处于上一次技术红利和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达到顶峰,而新的技术红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显示出下滑。这个我们要从整个产业发展规律角度去理解,这种下滑是正常行为。所以未来文化产业直接融资还能够再上升吗?当然可以上升,需要迎来一次新的技术催生的内容,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会在什么时间点呢?我们回顾4g,我们认为可能4g催生的文化产业大爆发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兴起是在2014年到16年之间。对比5g时代,2020年其实才开始5g终端应用,我们应该可以期盼20242026年之间会迎来新的大的爆发,会带来市场的新增量的大规模出现,也会带来资本大规模投入。实际上我们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影子,已经看到在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当中已经有一些新兴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机会。


三是世界五百强没有中国的文化企业。腾讯在2021世界财富五百强里面是第132位,腾讯有多少收入算是文化产业的收入呢?60%左右,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广告、视频等等。所以腾讯在2021年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排名当中是132位。


四是文化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在十三五时期叫做平行式推进模式十四五期间叫做做强式推进模式,金融本身要和文化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发展模式去匹配。因为文化产业有大量的以个体创作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其实是不太需要融资的。真正需要融资的文化企业就是需要走专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的道路的企业,需要和金融工具进行结合。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结构基本是什么呢?都是两头大,中间并不大。两头大是指创作层是个体,独立个人工作室的这种内容创作形式,人人都可以创作,人人都可以拍短视频。我是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的内容创作者,有几百万的人在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上是内容创作者;bup主有几百万,每年都可以从b站、西瓜和今日获得一定的收入。另外一头就是规模化、专业化、工业化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国现在金融的规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企业国际化程度还较低,我们很少能够有企业走向国际化。而当前能够走向国际化的企业也大都是以互联网为主的这些企业,当然除了央视以外,除了国家级媒体以外,就是互联网的企业。包括海外一批用户用到的一些内容创作工具、拍摄工具、剪辑工具、制作工具等等,很多也都是中国企业来开发的。所以中国网游、网络文学,中国的一些网络工具应用等等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用户群体。所以这个国际化其实也是严重制约文化金融这种发展水平的一个核心因素。如果文化产业只讲内循环,中国文化产业必定在全球只有大而没有强,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有我们自己看着好看而已,但是在全球没什么地位,因为地位不是看你整个产值多大,而是看你在全球能够影响多少人,这是它大和强的核心。所以国际化也是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只有在国际化舞台上文化金融的发展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


最后,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是在新增量当中,增量到底来自于哪里?首先我们对这个新业态做了一个预测。我们预测2025年应该占到58%左右,目前是31.9左右,对我国2025年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0%以上,所以未来主要增量来自于数字化新业态。这是5g时代,都不讲了,我们有一些新业态的逻辑层,往上推,现在目前是新业态,也不用多讲。然后看数字化怎么去改变传统的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图,蓝色的就是传统环节,橙色的是经过数字化来衍生出来一些数字化的环节。


现在来看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主要是哪些领域涌现出来的?其实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先有了数字工具然后推出了数字内容生产、数字内容传播再到数字文化要素,是两头决定中间,两头先有的,然后中间才有的。真正在数字文化产业当中占据核心的是什么呢?是传播层。所以我们基本上是这样一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字技术工具方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有这么三点来说明,第一点是云计算,第二点是人工智能,第三点是高清视频。我们看到大量基于上述技术工具实现的内容生产,这个内容生产无论是虚拟主播、虚拟人还是数字创意性的展示内容制作等等,下面就是平台和线下这种场所,包括还有在平台所实现的人与设备,人与人之间的,还有通过智能展示终端和消费终端等等进行消费。具体数据书里面都有,不用多讲了。


最后,我讲一下我自己对未来数字化产业金融发展方向的理解。我认为未来数字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第一点是要数字文化产权,就是我们在数字环境下,数字优惠大厅的版权其实是未来作为金融产品开发的一个核心对象。第二点,叫数字文化产业供应链金融。文化产业是一个现金流的模式,或者叫账期模式,我们目前看到的是传统线下商业模式当中存在着账期,在传统的钢贸企业,传统大宗商品企业,传统一些工业企业,包括线下景区都有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未来数字文化产业也将依托于平台、金融机构和内容生产方形成一个三方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第三点,目前已经大规模出现的产业资本,是数字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产业资本目前是没法统计的,我们也能将产业资本定义为金融资本。如果研究文化产业投融资,就有必要对产业资本的整体情况也纳入进来,做通盘的研究和考虑。比如说在当前长视频内容的制作当中,如果大致推算一个比例的话,产业资本占整个长视频内容的行业资本资金需求超过50%以上,比如来自于腾讯,来自于爱奇艺,来自于优酷等等,因为它们是产业资本。短视频领域来自于产业资金,包括影视行业,影视行业本来就是产业资本为主导。


对于今天来讲,我就是从三个角度对文化产业金融和数字文化产业金融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明年就是文化金融蓝皮书的第六个年头,在杨涛老师、金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越来越感觉到文化金融研究工作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其实地位越来越高。我们也呼吁了若干年,在文化金融统计方面、数据方面怎么进一步提升。我从事文化产业投融资数据监测、加工、处理以及它的相关一些研究,从事了十年,我非常希望能够在文化金融数据统计和研究层面能够和咱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甚至我们把这个文化金融大数据的监测、加工、处理成为一个体系,放在文化研究中心这里,我们共建、共推,使我们目前做的工作能够上一个新台阶,使我们这个工作能够更加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其实我们在这十年当中一直坚持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来做相关数据的采集、监测、分类、处理、加工,这个工作做的很辛苦,我们叫蚂蚁搬家,最后大家看的是垒成一个蚂蚁窝,但其实一条一条数据都是由蚂蚁搬家一点点搬过去的。之前那个蚂蚁搬家的工作已经做的还可以,但是垒窝的工作还是需要国家级的更专业、更权威的机构共同一起来做,99度加1度,那个1度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没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杨老师、金老师共同合作,考虑怎么把最后这个1度搞定,最终成为沸水。


谢谢各位!

网站地图